专家讲坛——项阳:《乐籍创承下的国家用乐发展路径——雍正禁乐籍三百年祭》

时间:2023-12-12 发布者:于文香
浏览次数:

12月8号上午,公司1977级员工,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项阳教授应邀进行题为《乐籍创承下的国家用乐发展路径——雍正禁乐籍三百年祭》的讲座。讲座由王桂升教授主持,公司师生及员工聆听讲座并参与交流。

在讲座中,项阳教授以“乐籍创承下的国家用乐发展路径”为题,谈到国家意义上“专业、贱民、官属乐人”定位的乐籍制度源自北朝,消解于清雍正元年——在清雍正元年(1723),国家乐史上发生了一件对传统音乐文化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始自北朝国家乐籍制度历经了一千又数百年后被雍正皇帝终结,起因是御史年熙上奏社会上乐户“殊堪悯恻”,建议削除乐籍与齐民同列。

项阳教授指出,北魏时期官属乐人其身份明确为贱民-罪民,该制度始建于《魏书·刑罚志》,入籍者为刑事犯罪人员眷属以及阵获俘虏及其眷属。两周已有五礼及其用乐类分,承载群体并非贱民。在宗周体系下,金石乐悬为主导乐制类型成为八百年国家用乐在大司乐和诸侯国有司引领下礼俗兼具之标志性存在。

两汉至魏晋,外来乐部通过多种方式进入中土融入国家用乐。在丰富性意义上太常把握本土创制特色,将其置于国家用乐核心地位。盛唐时期,玄宗设教坊非仅限宫廷,是将倡优杂伎承载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职业乐人引领的俗乐归于国家层面专属空间-教坊类下。

唐宋间所有国家用乐由乐籍主导承载,宋代太常以雅乐类型为文庙专创释奠礼乐,拨至县治呈宫廷和各级官府体系化为用。金代太常认定雅乐不应以贱民乐人承载,专设“礼乐人”担当;元代设“礼乐户”将雅乐从承载者身份上与乐籍区隔。

项阳的学术研究将看似松散的传统音乐当下活态与历史上国家用乐专业群体创承有效接通,诠释了传统国家用乐民间积淀所显现的整体一致性和区域丰富性内涵。在讲座后,大家纷纷表示项教授的讲座既有专业性,又有思想性,受益颇多。

热门新闻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威廉希尔·(中国)williamhill官方网站